有幸跟随学校所发的交流放学团队于2016年6月25日至2016年7月5日到了德国进行短期交流,和负责任的带队老师和轻松欢愉的同学们一起,我们度过了一个丰富充实愉快的旅行。
我们的足迹涉及到了柏林、法兰克福、莱比锡、厄尔斯鲁厄、慕尼黑、波茨坦等多个城市,从南到北,行走了不少的路程。德国蓝蓝的天、干净的空气、敦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经济、便利的生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让我感慨是德国人近似“因噎废食”的安全宗旨,这一做法更加深深地影响了这个国家的交通。
在柏林开往法兰克福的路上,有很多发电的大风车,还有大片大片的太阳能光板。导游讲,这些都是替代的发电措施,环境友好但成本很高,德国以前共有17座核电站,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被暂时关闭的7座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将永久性停运,德国其余的10座核电站原则上都将于2021年前关闭。
德国人为了安全所付诸的行动不禁使我感慨,这一做法在日常的交通上也可见一斑。
路上、街上见不到交警。德国是一个汽车大国,8000多万人口拥有5000多万辆汽车。尽管城市的交通非常繁忙,但堵车的现象并不多,而且几乎看不到交警在十字路口指挥,所有的交通几乎全由信号灯及路牌来指示,各种机动车及行人都自觉地各行其道,特别是在路口,行人都会耐心地等到绿灯亮了才横穿马路。他们认为交通安全的好坏、交通事故的多少,不是靠交通警察管出来的,而是靠高素质的公民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来保证的。此外,德国的交通信号灯与国内设置不同,不仅由绿灯变黄灯时,有黄灯过渡,在红灯变绿灯时,也会有黄灯过渡,即便有了黄灯,全红时间都很长。交叉口车流冲突密集区的安全净空做了充足的时间安排。
机动车礼让行人。初到德国,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大家都还是小心翼翼地,尤其过马路,当到斑马线附近欲过人行横道时,行驶中的车辆都主动停下来,司机挥手示意让我们先通过,这让我们很受感动,觉得德国人很文明,对我们这些“老外”很友好。后来仔细观察发现,不管有没有红绿灯,只要遇到人行横道,汽车都会自觉减速,如果有行人欲过人行横道,汽车会停下来,等行人过完之后才继续前行。这与国内不少地方的“人在车前抢着走,车往人堆里硬开”的情况完全相反,在我们国内的不少地方,行人得“一停二看三通过”,有时还会被司机骂得“狗血喷头”。司机必须随时准备急刹车,惟恐撞上不走人行横道、违章在车流中穿行的行人。德国人认为行人在交通中处于劣势,“车是可以修复的,而人是无法修复的”。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在德国人心目中是最重要的。
长途客车强制定时休息。我们乘坐大巴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基本上每隔2小时,驾驶员就要停车到服务区去喝咖啡或者散步,20分钟后继续开车。导游告诉我们,为了防止驾驶员连续开车疲劳而造成事故,德国规定驾驶员连续开车达到2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一天内开车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这一规定除了驾驶员自觉遵守外,还有一些相应的控制措施。车上强制安装机动车行驶记录仪,以详细记录每辆从事营运的车辆每天实际行驶情况资料,包括运行速度、连续行驶时间、停驶时间、出车时间和结束时间等数据。按规定资料要保留3个月,以备路面警察随时抽查,一旦被查出违反规定的现象,将给予重罚。在德国,交通违法行为对驾驶员个人的信用等级造成终生影响,经常违法和发生事故的人不但很难找工作,就是自己购车其保险费率也会比其他人高出许多。由此也使得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高,遵守交通规则成为他们交通行为的自觉意识。为了保证驾驶员休息,在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上建有供驾驶员休息的场所,休息场所里有放着轻音乐的咖啡屋、简单的游乐设施等,以舒缓驾驶员的情绪。休息场所里还设有购物店、加油站、快餐馆、卫生间等,以满足驾驶员和乘客的需要。
大城市的小学生也可以单独出行。我们不止看到,有小朋友背着书包,或骑着自行车,前后左右并没有大人陪同,在国内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城市呼啸而去的车辆随时可能会给温室的花朵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导游更我们讲,德国的小孩子无论学校远近,都是一个人出门上学的,但是孩子在家里则必须有人陪同。
德国的这些安全保障,有些在我看来似乎有些因噎废食了。但这么些天,从南到北再回到北,行走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没有看到一起事故,而想想国内的高速公路事故屡见不鲜,德国人在人们安全上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行动似乎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