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公路交通学科和交通运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强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工作,2022年中国公路学会开展了第二届全国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以及相近学科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2020届硕士与2021届硕士共计300余篇硕士论文参与评议,最终仅2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入选。我校建设工程学部交通运输学院刘锴教授指导的2021届毕业生高虹的学位论文《考虑能耗不确定性的电动公交车队鲁棒充电策略》,潘宝峰教授指导的2020届毕业生刘飞的学位论文《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界面行为研究》均荣获2022年度中国公路学会优秀硕士论文奖,指导教师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刘锴教授连续2年均获得该称号。
高虹,交通运输学院刘锴教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2021年硕士毕业。目前于大连理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为电动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硕士学习期间在交通领域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Energies 等高水平期刊共发表SCI论文3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其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新颖、内容丰富,建立了电动公交车充电优化的确定优化模型和鲁棒优化模型,通过合理控制电动公交车的最优充电功率和充电时间以降低整体的充电成本,对促进电动公交车的充电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刘飞,交通运输学院潘宝峰教授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2020年硕士毕业。目前于大连理工大学市政工程专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机场、高速公路道面的结构设计、维修和运营。目前已在道路工程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ASCE,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发表多篇代表性论文。其硕士论文从磷酸镁水泥砂浆快速固化的性能特点出发,针对路面修复中常常出现的界面破坏这一核心问题开展研究,题目新颖,创新点突出,研究内容丰富全面,体系严密、研究深入、成果很具有说服力。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材料的力学性能、界面粘结性能、耐水性、抗冻性和抗盐冻性等多个角度对材料的各项工作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同时还采用了纳米压痕、扫描电镜、多尺度仿真、理论及有限元计算等多种手段来验证磷酸镁水泥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选题和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本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公路学会简介】
中国公路学会成立于1978年8月28日,是由全国公路交通及相关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公路交通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中国公路学会已经成为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组织机构最健全、学科分布最广泛、最有较大影响力和凝聚力、极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学术团体。目前,学会共有21个分支机构(两个合署办公),其中分会14个,工作委员会7个。学会还设有4个专家机构、3个期刊出版机构和10个与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共建的科技创新合作机构。